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铁血大秦 > 第十四章 上党战役

第十四章 上党战役(第3 / 6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何炅又笑道:“李将军言赵王对将军不薄,我看也是未必。我曾经听说一件事;一次,李将军入邯郸,突然看见赵王銮驾,大将军立即避让道旁,并拜倒于地,大呼见礼。可谁知坐赵王銮驾的并非武臣本人,而是其妹——安逸夫人!听说这安逸夫人当时看都没看将军一眼,便径直扬长而去,实在是无礼之至。将军堂堂男儿被一女流所辱,岂不羞乎!后来,武臣听说此事,竟然根本对安逸夫人毫无责怪之意。可见武臣此人实在并不把将军放在眼里,只不过看将军可以安抚赵地贵族而勉为见用。这样的大王又何谈对李将军有什么厚恩呢!?”

“哼,这个贱婢!”李良也是面色大变,破口大骂。李良被安逸夫人所辱之事,一直以来就是李良心中一块心病,耿耿于怀,此时被何炅勾起,顿时失去了冷静!

何炅见状暗喜,微笑道:“由此可见,其实武臣对将军并不看重,更谈不上什么厚恩!而我主英明神武,为天下明主,目前拥兵百万、又有天下大半国土在手,且刚刚又在井陉大破陈余,可见这天下迟早必为我主所得。武臣这种小鸡肚肠、克薄寡恩之人又怎能是我主对手!?俗说话: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侍,以将军之明难道还看不出哪条路才是光明的吗!?”

忽然间,有军士来报李良:“大将军,城下有一人声称是新秦军信使,有要事求见大将军!”“噢!”李良有些不安:“不会是送最后通谍来的吧!?莫非上党已经失陷了!?”想了想,倒也不敢不见,便点了点头道:“开城门,带他去大将军府见我!”“喏!”军士应了声下去了。

李良刚回府中坐下,便有两名亲兵引着一名中年人步入厅中。李良打量了中年人一下:大概四旬左右年纪,面颊虽然清瘦,但双目却是炯炯有神,而且身高挺拔而修长,看起来很有些气度。

“我便是赵国大将军李良,贵使前来,有何见教?”李良虽然心中不安,却面孔上却是看不出什么。

秦使施了一礼,笑道:“我是新秦皇帝陛下派来的使者:何炅,现任军中幕僚!特奉陛下之命来和大将军说几句话!”

李良吓了一跳:“扶苏直接派来的,不知什么来意!”不动声色地道:“使者请坐,有话只管讲来!”何炅拱手相谢,便自李良下首坐定,有军士奉上茶水便退了下去。

墨班这时笑道:“蒙将军,我们的到来陛下难道没有事先跟你打个招呼!?”蒙毅有些悻悻然道:“有,不过只说有一支奇兵会来相助!但我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是你们啊!陛下这回把我们吓得不轻!”众将又笑。

李信乐道:“上党城高壕阔,我们一时拿它没办法,不过墨门器械名震天下,想必墨先生有办法对付!”

墨班笑道:“这就是我们的来意啦!给我们三天时间,我们用手头的工具可以造出一批你们没有见过的新式攻城器械,两天内,不,也许一天内就可以轻松拿下上党!当然,我们人手少,还需要你们辎重兵的配合!”

蒙毅大喜道:“太好了,我立即向军士们说明,全力相助先生打造攻城器械!”苏角笑道:“大家猜猜,军士们听说墨门竟然是自己人时,他们的反应会不会比我们高明一些?”

“难说,难说!”众人大笑。

何炅看了看左右,有些为难道:“大将军,这个场合有些话恐怕不方便说!”李良心中一动,笑道:“你不用担心,这些亲兵都是我的私兵出身,忠诚绝对可靠!”

“好!”何炅点了点头,来了个单刀直入:“我主陛下闻听将军英名,十分喜爱,特命本使前来招降将军!不知大将军有意否?”李良闻言一愣,随即大笑道:“哈哈哈,我为赵国大将军,位高权重,且深受赵王厚恩,日子过得十分快活,好像没有投降你新秦的理由吗!”

何炅也大笑道:“大将军何必欺我耶!”李良愣了:“贵使所言何意?”

何炅款款而谈道:“大将军言在赵国位高而权重,恐怕未必。武臣、陈余、张耳三人都不是赵人,他们在赵地起兵,且据有赵国,恐怕赵地的贵族们多多少少会有些不服吧!?武臣三人肯定也明白此点,而大将军却是赵国旧贵,武臣三人恐怕不会不防着将军一手!从以往的功劳上来讲,大将军的功劳绝不比陈余、张耳二人差,甚至可能还要强一点,但是武臣自立为赵王后,仍然将陈余、张耳二人立为左右丞相、职权在大将军之上。而且李将军贵为大将军,但掌握不了主要军权,国中精兵基本控制在武臣、陈余、张耳三人之手。这样的情况又怎能称得上位高而权重呢!?”

李良被何炅挠到痒处,一时有些气堵,强笑道:“贵使所言谬矣!陈、张两位丞相最早随大王起兵,忠诚勤勉,而我不过是后进之人,职、权不如两位丞相也不是什么奇事。大王待我还是不错的,时有赏赐!”

壶口关,太行山八大雄关之一,为连接山西和河北的重要门户,现为赵国大将军李良镇守。

李良,旧赵贵族,武臣等人赵地起兵后,自起义兵响应,为武臣攻取赵地立下大功,武臣自立为赵王后拜为大将军!

按理说,李良在赵国位高权重,应该是威风八面、很开心才对,只可惜自到了壶关以后,面对新秦军强大的兵威,李良便再也开心不起来了。尤其是三日前知晓陈余十万大军被蒙恬三万人杀得全军覆没以后,李良更是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别说让李良出关去拖新秦军的后腿了,连躲在壶关坚城之内李良都感到寝食难安,惟恐关下的五万新秦军趁势攻城。

这一天,李良照例在关中巡城,生怕城防有所闪失,自己小命不保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