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宋主神王爷 > 第231章 民国还不如宋朝!

第231章 民国还不如宋朝!(第2 / 2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推荐小说:

----------

再对比下旧中国解放前,民国时期。

1927年,才900多吨;(民国27年即1938年,从38年算起)!

直到1934年,年产才12048吨。这妥妥的民国时期,连古代的宋朝时的铁器产量都TM不如呀!

可以看出所谓,中华民国黄金十年的生产力,基本停留在古代都不如的年代。战争果然是破坏一切的大根源,只有和平才能发展经济。

当时,日本8年钢产总量是中国的1000多倍,而美国又是日本10倍以上(相当于中国的一万倍),连俄国也是日本2倍多,而德国又是日本的3倍多。难怪中国当年让这些列强,一个接一个的吊打!

总的下来,可谓投资不小。

“这尼麻幸好是穿越到宋朝,要是其它朝代,老子还真没信心修成山寨现代水泥高层楼房。先不说其它朝代的铁价高的吓死人,光是那产量,打造兵器都不够,怎么可能会让我在这上面大量的浪费?”朱子龙心里轻轻的嘀咕。

纵观中国历史,钢铁生产由手工业转向大规模的机器生产,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。

新中国的近代钢铁工业,是从一八九○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始的。但是在旧中国解放前,钢铁工业基础是很薄弱的,生产能力低下,一九四三年是旧中国产钢最多的一年,产量也只有92.3万吨。

平时产量减半,战时产量只有正常的四分之一,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杯具。

所谓的,民国工商业的大发展,不过是痴人说梦。

那些所谓工商业,基本都是依靠出卖茶叶丝绸等农业产品,或者矿业资源暴富的资本家买办购买西洋机器开办的纺纱业,面粉业。因为这两个行业最来菜,赚钱最多最快。

真正的民族工业之根,重工业几乎就是零,因为不能生产出钢铁,所以造不出任何飞机大炮,连生产子弹的能力都极低。间接等于是列强的半殖民地!

在如此情况下,我红军,八路军不依靠外国列强。很多枪钢,刀钢还有其他生产工具用的钢铁就是用古法炼的,质量还可以——

因此,足够的熟练的匠师完全可以生产更多的钢铁,代替半工业化生产。关键看需求,很显然宋朝满足这些条件!

反观此时的宋朝呢?

自宋熙宁3年(1069年)起,朝廷在全国各地设铸钱监126处,岁铸铜钱五千多万贯,而铁钱800多万贯(到了南宋时期有所增加)。

当然宋朝的铁钱加了少量锡——约需耗铁12万吨,这还只是中期水平。巅峰时,民间,宋朝比较富裕,铁产量还不错。

平民手中必然有大量的铁器,商人有秤砣、剪刀等,农民有铁制农具曲辕犁等——最主要的是必然有铁锅、菜刀等,一口铁锅有15KG吧(古代的工艺),曲辕犁等农具用铁也不少——平均每户至少30KG。

北宋末在册的百姓,有5100万户,大概有163万的保有量。就这还不算黑户人口的拥铁器量!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