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庶长子 > 庶长子 第73节

庶长子 第73节(第2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粮食是重中之重,另一方面,真的出现了大面积的旱灾,朝廷还必须要控制流民,不能让其在整个大靖朝随意流窜。

面对已经到来的旱灾,整个朝廷都相当重视,但实际能参与到其中的只有三个部门,掌管钱财和粮食的户部,负责水利工程的工部,还有便是都察院。

都察院的职责是督查百官,设有十三府监察御史,官员贪污受贿、徇私枉法、以逸待劳都归他们管。

兵部,还是老样子,顶多也就是官员私底下讨论讨论,说几句忧国忧民的感慨,赈灾的事情实在是参与不进去。

有那机灵的,已经趁着粮价没上涨,开始偷摸的往家里买粮了。

可商人远比农人要更精明,粮价未涨,人家把压仓底儿的陈年旧粮拿出来卖,之前这可都是基本上卖不出去的粮食,近两年收上来的新粮呢,则是压着不卖,压根就不在粮店上货。

八月初的大朝会上,各地的奏章都已经送到了,今年有可能遇到旱灾的可不止京城,大靖朝有十三府,报上来要做旱灾准备的已经有五府之多,牵扯到百十个县。

而且这些地方还都不是西南荒凉之地,人口密集,良田众多,一旦真的颗粒无收,不光是这五府百十个县的百姓要受到影响,整个大靖朝都要震一震。

谁也不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会下雨,钦天监算不出来,只能是把祈雨的仪式拿出来,能不能管用就没人敢打保票了。

想要风调雨顺,那还得是看老天爷的心情,并非易事。

好在是大靖朝国土辽阔,每年总会有地区收成不好,可也会有地方丰收,两相平衡之下,每年朝廷还是能储备下不少粮食的,以备战争和灾情。

所以提及京城周边的旱情,这些大人们并不是特别的愁眉苦脸,毕竟他们又不是农人,不看这一亩三分地的收成。

刘枫的嫁妆还是以良田为主,而良田又是以京郊的为主,京郊出现了旱情,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收入大打折扣。

好在是底子厚,承担得起这样的损失。

旱灾已经露出了端倪,究竟能有多大,就只能取决于老天爷什么时候下雨,下多大的雨。

朝廷没有降雨的能耐,如今能做的就只有救灾和预防,人为的对一小部分庄稼进行灌溉,或许可以抢回来一些收成,更多的精力还是要放在预防上,预防天灾过后的人祸。

大靖朝国库丰盈,各地的粮仓不说全都是满的,但也差不多都应该装得七七八八了,本来就是为了战争和天灾做的准备,等到了有需求的时候,自然要拿出来赈济灾民。

可也要得保证这些粮食能到灾民的肚子里,不能中间被官员贪污了去,更不能被暴民抢了去。

粮价也要管制住,不能够在这个节骨眼上上浮太多,商人重利,什么样的银钱都能赚。

可对于农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,初春耕地、种地,伺候了土地半年,庄稼都已经长出来了,眼看着就要成熟,却是遇到了旱天。

原本长势挺好的庄稼干枯了,已经长了些粮食的谷穗就这么完了。

夏季的干旱,往往又被称之为是掐脖旱,没有比这样的旱情更让人难受的,原本都要长成的庄稼,在临近收成的时候出了问题。

满心的期待,半年的努力,埋进去的种子,全都成了泡沫。

更重要的是没了收成,接下来一年多的日子要怎么过,家里固然存着粮食,可普通的百姓之家,谁又会得存一整年的粮食在家里头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