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泱泱神明 > 第115章 援明前的交涉

第115章 援明前的交涉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隋德国是天启年前加封的外藩,孙承宗自然有些印象,也听说德王与广陵寨联合举义兵三十万勤王的事情。

清兵入掠,主和主战两派依然是争论不休,朱由检也一直摇摆不定,在这时候为什么又突然要私下会见一下金巧云呢?

王肖干,他是杨明远派往大明的“驻京办事处主任”,负责联络援明抗金之事,之前让金巧云带回了天启年间,最后总算记起把他重新带回崇祯十一年年底。

王肖干的前世是东林党人王化贞,文士领兵丢掉辽东的那位,现在他是隋德王府的太监,又是张少数民族的面孔,虽穿了中土文士的服装,但已无人再认出他来。

王肖干当然不愿意被人认出来,东林党人遗臭万年的事情他已有耳闻,眼下朝中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党人,更何况王化贞这种丢失辽东的老东林了。

只是来到四年之后的京师,清兵入塞、全城戒严,王肖干想找张熟面孔也不容易,但身负重命,又误回天启元年,再不能达成圣命,得罪仙廷的日子肯定不好过。

昨天杨明远难得给金巧云脸色看,金巧云心里直感委屈,所谋划的一切虽然都为了杨明远,但这种事情又必须瞒着杨明远,包括把朱由校老婆掉包的事情。

杨明远是小明王,他的职责是援明救明,前任小明王朱慈焯失职而有了二十一世纪的那个大中国,这两者之间本身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。两任小明王同处崇祯十一年,一个想救明、一个意图篡明,目前情况下朱慈焯的小明王神职迟早要名去,那么二十一世纪那个世界便会消失或会突然接到另一条支流上。

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发生,除非杨明远放弃小明王的神职在天启三年这条支流上过帝王的生活,不要再热衷于援明不援明。只是杨明远不可能放弃作为现代军人的职责,遇到民族危亡之时流离失所的灾民决不会坐视不顾,何况现在他有足够财力与物力救助明末先人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这一年崇祯帝朱由检才二十八岁,面对连年不断越剿越多的流寇已经心力憔悴,好不容易得到抑制,又遇到了清兵第四次入塞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到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京师的第四天,王肖干终于遇到一个同样在东安门外寻不得进宫路的熟面孔。

“敢问您可是帝师孙承宗孙大人?在下隋德王府内监王肖干……”

孙承宗十八年前去日月岛转了一下,回来已是崇祯十一年,整整年轻十八岁,记得前生事后便清楚被神仙摄了一回魂。

过了不久孙承踪又听说威海卫外的刘公岛上驻有三万南明骑兵,请求朝廷允许入境抗金却一直上岸无路。他这才相信魂梦所见之事不虚,而且自己确实又回到了十八年前五十七岁的容貌,这才匆匆来京希望见一见崇祯进行说合。

孙承宗赚进京师半个多月,找了十余张半生不熟的面孔,由于杨嗣昌、刘宇亮、薛国观等主和派主持朝政,竟然没人敢帮他向崇祯递个话。

时候的大明军队用于剿流寇还有一点用处,对付这些刚放下锄头到处觅食的民军比较容易,不仅有朝廷的军饰,还有民军买路会有不错孝敬,打了胜仗收获更多。

与清兵作战就不行了,兵器盔甲都比不上奴首清兵,更是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,遇到与清兵打仗最好躲得远远的,何况当官的人也不想以清兵作战。

不仅是当官的人不愿与清兵交战,就连明主朱由检也不想跟建州奴交兵,二十多年来钱粮损失无数,打来打去却仍是这副模样。

为什么朱由检会时和时战犹豫不定,是因当时朝廷上下都认识到与大金交恶是个错误,建州奴人口稀少又穷得冒泡,根本不存在入主中原的基本条件。

事实确是如此,大明亡于李自成,我大清只是捡了个现成,入关之时可是喊着助明平乱的义旗而来,占领中原与兼并蒙古一样都是捡现成的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